“党建红”引领“社工蓝”——绘就旅游性社区法治化建设新图景
旅游性社区作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随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治理方向的明确,这一难题正在逐渐得到破解,党建在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性社区治理取得实效方面效果显著,通过“党建红”引领“社工蓝”,旅游性社区法治化建设的新图景正在逐步绘就。
党建领航,为旅游性社区治理把舵定向
随着各地在旅游性社区法治化建设进程中不断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创新治理模式,依托“党建+”模式,以党建赋能,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质量,社会工作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在旅游性社区治理的浩瀚海洋中,“党建红”如同明亮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作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核心引领力量,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关于旅游发展与基层治理的政策精神,使党员成为政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同时,通过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一方面与上级政府部门紧密联系,及时反馈社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争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完善社区内的道路、水电设施等,为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旅游性社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与周边社区和旅游企业开展交流合作,深入调研项目的可行性和对社区的影响,共同探讨旅游资源整合与共享方案,确保每一个旅游项目都能与社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相契合,既满足游客的需求,又不损害社区居民的利益。与司法机关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在社区内设立法律咨询点,定期邀请法官、律师为居民和旅游从业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解答他们在经营、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协助政府部门对社区内的旅游市场进行监管,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打击非法旅游活动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党员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环境整治行动中,带头清理街道、河道等公共区域,引导居民树立环保意识,共同打造美丽整洁的旅游环境。
社工助力,为旅游性社区治理添砖加瓦
身着“社工蓝”的社会工作者们,是旅游性社区法治化建设的活力源泉。他们凭借独特的视角和专业方法,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温情与智慧。
在社区法治化需求评估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工具,深入旅游性社区进行评估。通过与居民、旅游从业者、游客等多方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讨论,全面了解旅游性社区在法治化建设方面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评估结果深入分析,明确社区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哪些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以及哪些群体是法治化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等,最后形成详细的报告,为法治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行动依据。
在促进社区依法治理中,社会工作者也发挥作用,通过协调多方关系,实现旅游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处理居民与旅游企业关系方面,由于双方利益诉求不同,容易产生矛盾,社会工作者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促成双方互相理解。例如,在涉及社区旅游发展规划调整或大型旅游项目建设等重大决策时,社会工作者引导居民通过合法的听证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决策过程,确保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和居民利益。社会工作者与旅游企业深入沟通,让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培训中,提升社区整体接待能力的同时增加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在提升旅游质量方面,社会工作者积极促成建立社区旅游应急机制,处理游客突发问题,保障旅游安全,参与环境维护,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社区环境的破坏。
此外,社会工作者在法治宣传与教育中创新实践,在旅游性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与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宣传效果。对于社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组织法律知识小课堂,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有趣的形式,向他们传授基础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于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题培训和讲座,邀请法律专家讲解与他们生活、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同时,社会工作者利用社区文化活动、节日庆典等机会,融入法律知识元素,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表演等,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
融合共进,绘就旅游性社区治理新画卷
党建与社会工作的深度融合,是旅游性社区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党建引领与社会工作者助力在旅游性社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形成了紧密的协同机制。党组织根据社区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为社会工作制定法治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工作重点。社会工作者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党建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在开展旅游市场规范治理工作中,党组织提出加强对非法旅游经营行为打击的目标,社会工作者则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组织志愿者进行市场巡查、收集非法经营证据、协助政府部门开展执法行动等。在行动过程中,党组织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政治保障和资源协调,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在旅游市场推广方面,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发力,党组织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和宣传渠道,提升社区旅游的知名度,社会工作者们则通过网络平台、旅游推介会等方式,向游客展示社区的独特魅力。他们共同打造了社区旅游品牌,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在旅游纠纷调解中,这种融合优势更加凸显,党组织凭借其公信力和权威性,社会工作者们则运用专业的调解技巧,共同构建高效的纠纷预防和调解机制。无论是游客与居民之间的小摩擦,还是旅游经营中的合同纠纷,都能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维护了社区旅游市场的和谐稳定。
“党建红”与“社工蓝”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党组织为社会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确保社会工作者的活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将党的法治理念落实到社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未来,这种党建引领、社会工作者助力的模式将在更多旅游性社区推广,为旅游产业发展和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让每一个旅游性社区都成为法治建设的亮丽名片。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作者:廖启云 张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