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共育技能英才——智能制造学院走访烟台匠为电子科技洽谈校企合作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2025年3月18日,智能制造学院副书记刘安,实习指导教师陈长勇、张成武赴烟台匠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匠为电子”)开展实地调研。双方围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此次走访旨在通过校企资源互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实地调研:聚焦行业前沿与技术需求
参观了匠为电子的生产线、研发中心及智能检测实验室,重点了解企业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精密检测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岗位需求。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及对人才技能的新要求,如AI技术在设备运维中的深度应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等。刘安表示,学院将结合调研成果优化专业设置,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确保教学紧跟产业升级步伐。
二、合作方向:多维联动共育人才
1.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双方计划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技能训练,并引入企业导师联合开发实践课程。此举参考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精雕科技集团合作模式,通过“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培养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2. 订单班与定制化培养
学院拟与匠为电子开设“智能制造技术订单班”,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并提供奖学金支持,定向输送符合岗位需求的毕业生。
3. 科研协同与项目孵化
双方将联合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聚焦智能检测设备研发、工业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工匠精神传承:劳模进校园与双向交流
为弘扬工匠精神,匠为电子将选派全国技术能手、劳模代表走进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分享一线技术攻关经验,激励学生树立职业信仰。同时,学院教师将定期赴企业参与技术实践,更新教学案例,实现“教师下车间、工匠进课堂”的双向互动模式。
四、长效合作机制:签约仪式与未来规划
走访期间,双方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技能竞赛、定期互访等机制。刘安强调,校企合作需从“短期项目”转向“长效生态”,未来将探索“学分互认”“双导师制”等创新模式,打造产教融合标杆项目。
此次走访标志着智能制造学院与匠为电子的合作迈入新阶段。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双方将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校企合作网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